倒计时 原子弹爆炸与改变历史的116天 读后杂感(奥本海默中的倒计时)

2024-06-25 14:29:54 影视资讯 4939125

《倒计时——原子弹爆炸与改变历史的116天》读后杂感

二是弗曼 (倒计时11天中提到),格罗夫斯将军任命的曼哈顿计划外国情报部负责人,间谍头子。“组织了多次骇人听闻的特务行动,目标是绑架德国科学家和夺取铀矿石仓库。他曾率领一支突击队前往比利时,在德国狙击手的火力下夺取了31吨铀。接着,他又想办法将矿石安全送到港口并运往美国。

奥本海默影评

奥本海默在年轻时就被塑造成对理论物理造诣极高之人,他闭上眼,眼中都是璀璨星空和量子微观世界。电影也几乎不讨论他的政治倾向,因此所有和美共交集都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。

该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分,不过观众的评价呈两极分化,有人认为台词过多,动作场面少,3小时时长看得人昏昏欲睡;也有人认为,片中每一句台词都饱含深意,每一个画面都精美绝伦,演员表演更是精彩无比。

影片的情节扣人心弦,让人在故事中感受到紧张和刺激。奥本海默作为“曼哈顿计划”的核心人物,面对着研制原子弹的巨大压力和保密要求,同时还要处理与同僚的关系和与政府官员的交涉。影片通过展现他在这些挑战中的应对,塑造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科学家形象。影片的主题深入探讨了科学、道德和政治之间的冲突。

奥本海默的评价

**科学成就**:奥本海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,他的工作在理论物理领域有很高的影响力。他在原子核物理和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。他在曼哈顿计划中的工作表明了他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的卓越才能,因为他领导了一支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,成功地开发了原子弹技术。

《奥本海默》影片评价 影片所探讨的主题和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。影片呈现了科学、道德和政治之间的微妙平衡,引发了关于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。影片中的每个情节都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,让人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类文明的进程。总体来说,《奥本海默》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传记剧情片。

《奥本海默》影片评价:《奥本海默》的情节重心并不是奥本海默领衔制造原子弹的过程,而是展现原子弹爆炸之后,给奥本海默带来的道德焦虑和政治迫害。因此,“制造原子弹”在影片中成为希区柯克意义上的麦格芬,大部分故事由它引发,但影片没有对它作过度渲染,更没有细细铺陈。

影片在烂番茄上获得了93%的正面评价。美联社认为,《奥本海默》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;《纽约杂志》表示影片有着难以置信且无情的节奏;《每日电讯报》影评人则认为自己被这部作品“彻底的击倒”。克里斯托弗·诺兰是一位以爱拍大片而著称的导演,他的影片《奥本海默》于8月30日登陆中国内地影院。

原子弹第一次成功引爆的过程是怎样的?

1、在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,突然,铁塔那里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,按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,冲击波如同飓风般席卷开来,随后,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。渐渐地,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,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……在我国西北核试验基地首次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。

2、点10分,爆炸前的最后倒计时开始了,观察者和科学家都蹲在旅沟里,戴着防护镜。倒计时就快到零了。格罗夫斯紧张得快要发疯了,昨天晚上他还在想,原子弹爆炸会不会引起大气着火,如果真的着了火,是仅把新墨西哥州烧了,还是烧了整个世界。

3、原子弹中的引爆控制系统在预定时间或条件下发出引爆指令,使炸药起爆,炸药的爆轰产物推动并压缩反射层和核装料,使之达到超临界状态,核点火部件适时提供若干“点火”中子,使核装料内发生链式裂变反应,并猛烈释放能量。

4、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,美国在本土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尔多试验场,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。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核爆炸,既揭开了原子能的奥秘,又伴随着发生了许多未曾想到的趣闻。

5、当时传来消息,国外可能有人正在策划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破坏,以阻止中国掌握核武器。这样,何时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,便更加紧迫地提到中共中央和中央专委会的议事日程上来。

6、事件经过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,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、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,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。1955年,中央指定陈云、聂荣臻、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。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,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