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振宇 逻辑思维 读后感(柴静的博客)

2024-05-16 8:36:53 电影资讯 4939125

罗振宇《逻辑思维》读后感

1、每天保持三分钟热度,不要因为看了罗振宇的《逻辑思维-找到匠心精神》,感觉喝了鸡汤,打了鸡血一样,三分度热度,过两天就好了,这是病,得治。家里的电脑桌有点简陋,坐得我屁股有点痛……罗振宇讲了几个点,好像是五个点,不想上网去查,凭剩下的“余温”去回忆,一件美好的事情开启了。

“柴静事件”是指什么事情?

1、柴静在采访幕后推手郭某之前,也同样采访了他的同事,同事们都纷纷称赞他,也透露了一些郭某所作的善事。如此待人待事都心存好念、存善心的义士,竟然会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人物,这实在让人吃惊。

2、《看见》这本书描写的是柴静看见的别人的故事,也是柴静看见的自己的故事。十年前柴静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,却因为没有经验而遭遇挫败,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,柴静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。

3、2009年,柴静去重庆调查土地拍卖。关键人物叫陈坤志,他被指证操纵土地拍卖。有人说:他有枪,指着人的头让人签协议。有人自称被他拘禁过。陈坤志接受了采访,说:“这个事件中没有人是正义的,别打着这个旗号,大家都是为了利益。

4、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。读完柴静的《看见》这是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话。

读《看见》有感1000字

人,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,被无知和偏见遮蔽,被概念化,被模式化,这些思维,就埋在无意识之下。无意识是如此之深,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,对自己也熟视无睹——柴静《看见》。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,读完了柴静的《看见》,心里的滋味很复杂。

柴静,央视知名记者、主持人。相信如果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,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。《看见》这本书,人物鲜活,故事真实,感情质朴,细节动人。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,分两次竟可以读完,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,没有戾气。何为戾气?就是不满、忿忿不平、攻击式的利剑。

柴静的文字沉静犀利,有力量,直击人心;《看见》文风朴实客观,总是于细微处显真知灼见;书中处处暗藏大我,凸显小我,是一本能让读者从众生百态中品出人性真美的一本好书。

《看见》的作者柴静是一名记者——一种抽出个人感情,挖出真实的血淋淋的职业。柴静就是这样赤裸裸的说自己,赤裸裸的说记者。“我并没有可以选择标志性时间,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。”“我只是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。

——读《看见》有感知道这本书,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。